中國時報【吳垠慧╱台北報導】

4年前發現的新石器文化「漢本遺址」,是近年台灣考古的重大發現,從出土文物澎湖機車免留車 證明鐵器的製作技術可能是台灣自行發展而來,而瑪瑙、玻璃珠等則證實是從東南亞進口的舶來品,「漢本人」極可能是「最早的台商」。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劉益昌說,「漢本台商」是原住民、非「華商」,推估是阿美族、噶瑪蘭或凱達格蘭一部分氏族。

漢本遺址是2012年3月蘇花改計畫工程中意外發現,位置在宜蘭縣南澳鄉至花蓮縣和平鄉,屬新石器時代中期文化,在當地發現的墓葬、房屋等遺蹟,年代距今大約1100年至1800年歷史,與十三行遺址屬於同高雄青年貸款率條件 一文化,是台灣考古學界的一大發現。

遺址中挖出玉器、陶器、石器、金箔、瑪瑙、骨角器與玻璃珠等物品,其中瑪瑙、玻如何借錢最快 璃珠等陪葬品,是在石棺裡和遺骸一併被發現,「放在頭、或身體旁明顯是儀式行為」,劉益昌解釋說。

特別的是,這幾類物品並非台產,而是舶來品,劉益昌指出,當時原住民的貿易由花蓮一路往南,延伸到呂宋島及中南半島,「他們賣台灣玉」。

卡債債務整合免費諮詢 除此,遺址出土的鐵渣,證實當時台灣已房子貸款 >個人信貸利率怎麼算 擁有冶鐵技術,另外還發現3件青銅器,比十三行遺址的1件多。

為此,中研院邀請行政院核能所蔡翠玲博士團隊,利用X光螢光光譜術、拉曼光譜分析儀、X光繞射分析儀與微電腦斷層掃描儀等技術,針對青銅飾品、鈴鐺與刀柄3件的化學組成分、鑑定表面腐蝕產物研究,昨於國立台灣博物館舉債務整合推薦銀行 辦「非破壞性文物材質檢測工作坊」發表初步成果。

該工作坊邀請9組專家學者分享為古文物驗明正身的成果,檢測文物涵蓋青銅器、鐵器、瓷器、紙質、玻璃、木質等,年代從史前跨越至近代,有助還原及了解早期工藝技術、文化水準,甚至解答文物保存、藝術、科技等線索,公告貼出即報名額滿。


arrow
arrow

    lbosyr5co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